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语理”物理学系列学术报告(五)

发布时间:2015-12-30          阅读: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语理”物理学系列学术报告

  ————— 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庄子·秋水篇)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物理学科的发展以及营造良好研究学术氛围,数理学院物理学科将定期举办“语理”系列学术报告。每期活动中将邀请校内外学者结合其科学研究,介绍相关物理领域或物理交叉学科之最新进展。目的旨在加强校内外教师的相互了解,进而相互融合、协作,实现学科的优势互补以及跨学科发展。

  本次将由我校数理学院教师刘昊、申坤博士做关于锂离子电池的学术报告。

报告时间:2015年12月30日(周三)下午2:00

报告地点:教五楼409

报告题目一 :《基于电镀硅的三维复合锂离子微电池设计与调控》

 

报告内容:应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室温电镀法制硅并获得了三维金属/电镀硅复合电极并将其应用于锂离子微电池的研究。为了提高微电池的性能,设计并制备了几种不同的三维纳米构型为进一步设计、优化三维锂离子电池电极提供了指导

报告人:刘昊,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并在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研究方向主要为电能存储器件如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半固态液流电池等以及光电功能材料,曾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访问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专利已授权两项。

 

报告题目二 :《电极颗粒尺寸和表面特性对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相变的影响》

 

报告内容:通过原位X射线衍射方法,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DFT)和蒙特卡罗模拟,分析了不同尺寸的纳米电极材料颗粒在电池放电过程中母相与新相之间的连续转变过程,以及不同表面结构的电极颗粒的锂离子嵌入过程,深入探讨纳米化对锂电池电极材料相变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影响。

报告人:申坤,博士毕业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主要研究领域:①纳米颗粒尺寸对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相变行为的影响;②应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统计力学与蒙特卡洛模拟,研究纳米材料表面特性对锂离子嵌入TiO2机制的影响;③新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a2Ti6O13和锐钛矿TiO2电化学与结构研究。已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欢迎广大师生——特别是对物理等感兴趣的其他院系师生参加!